梓潼县博物馆以正式场馆的形式展示反映梓潼悠久的历史、绵长的文脉及众多出土文物,并将独具特色的文昌文化、汉唐文化、三国文化,以及中医文化、饮食文化、红色文化等梓潼历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等通过实物、图片以及声、光、电等现代手段立体多元地展现,成为了宣传普及文昌文化及梓潼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介绍 ]
梓潼县博物馆位于梓潼县七曲山风景区南大门东侧30米。建于2010年,由省文物局批准设立,属向社会免费开放综合性博物馆,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博物馆展厅面积1900平方米,整个博物馆分为三层。 一楼“千载文昌 福泽天下”,文昌文化主题展馆共分为五个单元“文昌帝君的起源、文昌文化的核心思想、文昌祖庭的祭祀仪典、文昌民俗活动、广汉郡遗址”。二楼“梓林潼水耀千秋”,是以梓潼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陈列展示。梓潼自古是蜀北重镇,号称蜀北锁钥,是蜀北重要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素有“五谷皆宜之乡,林蚕丰茂之里”的美称,因“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自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年)置县,已有2300多年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元的秦汉文化、三国文化、汉唐文化、文昌文化、红色文化和以国医圣手蒲辅周为代表的中医文化。境内有七曲山大庙、中国两弹城、长卿山李业阙、卧龙山千佛岩摩崖造像四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楼为“东方色彩大师”李有行(梓潼双板)和其学生的书画作品陈列馆。 梓潼县博物馆现有展陈文物648件/套,主要包括:历史文物、民俗文物、革命文物等。此外,在馆外的空坝中,还展示有近年来在梓潼县域内收集的大型乌木打造的乌木林。梓潼县博物馆对外免费开放以来,三个主题展厅展示了梓潼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对提升梓潼的城市形象,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应。
梓潼博物馆位于梓潼县七曲山风景区南大门东侧30米。由梓潼县委、县政府投资五千多万元修建,以文昌文化为特色的专题博物馆。整个博物馆分为三层。
一楼“千载文昌 福泽天下”,文昌文化主题展馆共分为五个单元“文昌帝君的起源、文昌文化的核心思想、文昌祖庭的祭祀仪典、文昌民俗活动、广汉郡窑址”。
二楼“梓林潼水耀千秋”,是以梓潼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陈列展示。梓潼自古是蜀北重镇,号称蜀北锁钥,是蜀北重要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梓潼因“东依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它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幅员面积1442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一个经济开发区,一个风景区,总人口38万人,梓潼的建置历史也是十分悠久的,早在公元前285年(秦汉时期)置县,距今已经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这比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还要早64年。标志着梓潼是中国西南地区最早的古县之一。古金牛蜀道贯穿南北,坡去平来为四川盆地和秦岭山区的一个分界线,因“地联秦关,路当蜀扼”而成为千里天府的屏障。因此,梓潼衍生出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比如秦汉文化,三国文化,晋唐文化,还有独具魅力,独一无二的文昌文化和两弹城红色旅游文化等等。
三楼为“东方色彩大师”李有行和其学生的书画作品陈列室。
梓潼博物馆现有展藏文物948件,主要包括:历史文物、民俗文物、革命文物等。梓潼县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8处。其中国保单位4处(七曲山大庙、李业阙、卧龙千佛岩摩崖造像,、三线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省保5处(长卿贞孝节烈总坊、上清观、登子山石桥、圣水寺、双峰寺);市保8处、县保11处。
梓潼博物馆对外免费开放以来,充分利用一楼“文昌文化主题展”和二楼“梓潼历史文化展”,展现了“文昌帝乡,美丽梓潼”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对提升梓潼的城市形象、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