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故居位于合肥市繁华的淮河路步行街中段,是典型的晚清江淮地区民居建筑。李鸿章出生于合肥,是晚清军机重臣,他的五个兄弟也身居高位,当时李家住宅有“李府半条街”之称,可惜现在仅寥寥几间屋子,面积不到原来的十二分之一。...[ 介绍 ]
李鸿章,晚清时期军政重臣,合肥人,现在当地保留有李鸿章故居、李鸿章享堂等旧址。李鸿章故居又称李氏家族旧宅,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代表性晚清江淮民居建筑。李氏兄弟6人聚族而居,家族住宅覆盖了合肥繁华的淮河路中段半边街,时称“李府半爿街”,现保留其中一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鸿章享堂建于清光绪28年,是李氏家族成员为其修建的墓园,为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名臣墓园之一,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文物,传承文化遗产,1999年修复李鸿章故居对外开放,并以此为基础成立合肥市李鸿章故居陈列馆,2003年修复李鸿章享堂对外开放。作为国内唯一以李鸿章和淮军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自开放至今,年接待游客超过40万人次,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片。
陈列馆内布置多个精品展览,所陈列李鸿章系列展览曾荣获99年度全国文物系统“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提名奖、“安徽省优秀陈列展览”、首届全省博物馆六大陈列展览精品评选“精品奖”等各类陈列展览精品奖项。
陈列馆强化服务质量标准,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为提升游客满意度,馆内设置母婴室、游客服务中心、纪念品商店、A级旅游厕所等,不断加强员工服务技能培训。服务团队曾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国家、省、市讲解大赛重大奖项,并当选安徽“服务名牌”、安徽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李鸿章故居陈列馆是国内唯一以李鸿章和淮军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设李鸿章故居、李鸿章享堂两处场馆。故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代表性晚清江淮民居,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故居陈列有《近代洋务自强之路——晚清重臣李鸿章》、《淮军与近代国防》、《李鸿章墨宝展》、《李鸿章与招商局》,图文并茂地向人们展现了李鸿章风云变幻的一生以及那段屈辱与抗争的近代历史。李鸿章享堂为李鸿章与夫人赵氏合葬墓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名臣墓园。享堂陈列有《孤独与梦想—李鸿章荣哀录》、《李氏家族家乡遗迹》、《合肥地区名门望族家风家训》、《江淮地区农事展》展览。故居现有编制数8个,聘用人员28人,设研究部、财务部、安保部、设计部、社教部、办公室,功能齐全,人员分配合理。安防设施按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准设置。故居现有文物藏品379件,其中二级文物5件,三级文物152件。以晚清名人信札和徽州文书等为主,有李鸿章亲笔手札等珍贵文物。
故居中精美的木头雕花令人赞叹,而各厅堂中关于李鸿章的展览,令人对其毁誉参半的人生唏嘘感叹。故居的建筑由南到北依次为大门、前厅、中厅、走马楼(小姐楼)。前厅有“李鸿章生平展”,用图文介绍加实物陈列的方式介绍了李鸿章“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的一生。中厅名福寿堂,是接待客人的地方,按客厅模样布置,屋中的木头家具和每一扇窗户上都有漂亮的图案,中厅的东西两厢是书房。中厅和走马楼之间的过厅有“李鸿章墨宝展”,可以欣赏李鸿章苍劲有力的书法。走马楼是整个故居的精华,为“回”字型木楼,一楼有“李鸿章与招商局”展览,二楼是小姐们的闺房。走马楼后一进楼上的绣床、梳妆台、圆凳都用红木制成,绣床尤其名贵,据说是用整棵树雕成的。故居木头雕花精美,门罩、床、台、凳上面全部都有精细的花纹。二楼东首据说是李鸿章幼女即张爱玲祖母菊耦的住所。在故居主体建筑的东侧是陈列馆,布置了“淮系集团与中国近代化”展览,介绍李鸿章领导的淮军,陈列着当时淮军的铠甲、武器,还有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五色圣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