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张謇纪念馆
社会历史类 免费 0 粉丝

张謇纪念馆是为纪念清末状元、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而建,坐落在张謇出生地、江苏百家名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常乐镇状元街东首,占地四十余亩,主体建筑由张公故里祠堂、张謇史料陈列馆组成。张公故里祠堂是1936年张謇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故里百姓为缅怀先贤伟业和遗德而建。堂前有当时江苏省主席韩国钧及南通各界40余人发起刻勒的“张公故里祠堂记”石碑。张謇史料陈列馆于2010年建成开放,馆名由前国家领导人江泽民题写,是一幢面积为2000多平方米的两层大楼,青砖立面,灰瓦盖顶,颇具民国建筑风格。展厅由出生成长、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社会事业、纪念研究五个部分组成,共展出文物30余件,关于张謇业绩的图片近千幅,同时配合雕塑、实物、字画、沙盘模型、电子视频等展示模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示了张謇的伟大业绩和高尚情操。...[ 介绍 ]


张謇纪念馆是由海门市张謇文化旅游景区管理处投资创办,地址位于海门市常乐镇状元街东首,由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题写馆名,一期占地约40亩,距张謇先生的出生地仅500米。纪念馆环境幽雅,鸟语花香,馆前设有张謇文化广场,馆内包含张公祠堂、金鳌台、文化长廊、状元山、状元亭和古银杏等多个景点。纪念馆的主体建筑是一幢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两层大楼。大楼的建筑平面呈“H”形,整体为民国建筑风格,主要用于展示有关张謇的史实资料,分为出生成长、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社会事业和纪念研究等五个部分,包含1000多幅照片和300多件珍贵实物。此外,张謇纪念馆还有25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是整个海门的树王,也是一棵很灵验的许愿树。

1853年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1869年考中秀才,1874年(同治十三年),前往南京投奔原通州(今南通)知州孙云锦。 1876年(光绪二年)夏,前往浦口入吴长庆庆军幕任文书,后袁世凯也投奔而来,两人构成吴长庆的文武两大幕僚。1880年(光绪六年)春,吴长庆升授浙江提督,奉命入京陛见,张謇随同前往。同年冬,吴长庆奉命帮办山东防务,张謇随庆军移驻登州黄县。1882年(光绪八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日本乘机派遣军舰进抵仁川,吴长庆奉命督师支援朝鲜平定叛乱,以阻止日本势力扩张。张謇随庆军从海上奔赴汉城,为吴长庆起草《条陈朝鲜事宜疏》,并撰写《壬午事略》、《善后六策》等政论文章,主张强硬政策,受到“清流”南派首领潘祖荫、翁同龢等的赏识。 1884年(光绪十年)随吴长庆奉调回国,驻防金州,袁世凯留朝鲜接统“庆字营”。不久吴长庆病故,离开庆军回乡读书,准备应试。 1885年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894年(光绪20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1904年,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衔。1909年被推为江苏咨议局议长。1910年,发起国会请愿活动。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1912年起草退位诏书,在南京政府成立后,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1914年兼任全国水利局总裁。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1926年8月24日(农历7月17日)病逝,享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