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假期,公众的文旅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出游热情持续升温。据国家文物局统计,假期全国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达7488万人次。为应对参观高峰,各地文博机构普遍实施“假期不闭馆”、延长开放时间等措施,部分场馆还通过提前开放、增设夜场、优化预约机制等方式,努力提升游客体验,实现“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值得关注的是,观众参观选择日趋多元,从过去集中于少数头部场馆,逐步扩展至各类各级文博单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作为地上文物资源大省,山西省在今年国庆期间表现尤为亮眼。假期首日,云冈石窟景区便迎来客流高峰,单日接待观众超过3.2万人次。隰县小西天(千佛庵)游客量持续攀升,三天累计突破4.3万人次。解州关帝庙与盐池景区同样人气高涨,入口处排起长队。应县木塔景区于10月4日下午年度游客总量突破200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148.49%,其中省外游客占比超过87%。
国庆七天,多家重点博物馆接待量屡创新高。故宫博物院共接待观众51.66万人次,同比增长6.74%,单日最高接待量达8.85万人次。山西博物院及青铜博物馆合计接待16.7万人次,同比增长12.1%,外省观众占比达六成,共开展讲解与教育活动5300余场,线上直播观看量达114.7万人次,文创产品销售突破4万件。内蒙古博物院推出“文物闪耀中国红”系列主题活动430场,接待观众13.1万人次。辽宁省博物馆接待15.88万人次,同比增长51.82%。安徽博物院累计接待12.4万人次,同比增长13.76%;文创收入近130万元,同比增长80.1%,创历史新高。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策划国庆专题活动156场,接待观众16万人次。湖北省各级博物馆共接待253.52万人次,同比增长34.92%,其中湖北省博物馆接待15.51万人次。陕西省文博单位共接待观众743.23万人次,同比增长15.8%,陕西历史博物馆(含秦汉馆)接待约16.47万人次,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接待39.07万人次。
吉林省一批红色纪念馆也成为游客热门选择。四平战役纪念馆、通化市杨靖宇纪念馆、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营旧址展览馆、白山市江源区石人血泪山罹难矿工纪念馆等场馆参观者络绎不绝,众多游客专程前来追寻红色足迹,汲取精神力量。
国家文物局指出,“为了一座馆,奔赴一座城”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出行选择。在“旅游+研学”双重效应带动下,多家省级博物馆和世界文化遗产地在假期持续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场馆内的文创区、打卡点、互动体验区等人气旺盛,观众热情洋溢,映照出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图景。